2014-2-19 14:14
sinta
季節性縮銀根多累港股
人行過往普遍以加息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正回購作為收水的手段,由於金融海嘯以至四萬億過後,熱錢進出、金融市場資金鬆緊情況的短期波動性較以往大,而短期的正逆回購更能靈活應付內地資金流短期波動,因此成為人行常用的應付市場資金流手段。
春節屬內地季節性「等錢使」的時間,因此人行往往於春節前大量放水應付市場資金需求,今年亦不例外;至於放水後突然於昨日進行正回購,原來亦屬於季節性常態。
[b]去年收水 恒指大瀉[/b]
由2010年至今,人民銀行每年均於2月開始進行正回購,扭轉之前的放水趨勢。由於內地資金流大大影響中港股市,因此人行近三年,每年進行的首次正回購後,普遍對恒指構成負面影響,殺傷力則視乎正回購進行的時期長短。
以去年為例,人行均於2月開始進行正回購,直至6月左右才結束收水周期,其中,人行於去年2月19日進行全年首次正回購後,措施一直維持至6月初,即錢荒之前。
由人民銀行首次公佈正回購開始,恒指由當日收市23143點,跌至4月18日的21423點,雖然5月中收復失地,但其後即遇上錢荒。若由正回購首日計,距6月底前低位最多跌逾3,700點。
[img]http://static.apple.nextmedia.com/images/apple-photos/apple/20140219/large/14281178z.jpg[/img]
■人行過往以正回購作為收水的手段,應付內地資金流短期波動;圖為行長周小川。
來源:蘋果日報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