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1-20 14:22
sinta
「個人投資事小 政府僵化事大」
別以為平民股神都是天天泡在證券行,雙眼盯着熒光幕,口唸「秒秒鐘幾十萬上落」;像黃婆婆和湛伯,他們的生活完全不受投資纏擾。反而,他們對香港的前景,比對股票賺蝕更着緊。尤其湛伯每日都看報紙,對社會議題忿忿不平,他說,銀娛始終是個人投資,講起來濕濕碎,但政府作風僵化才是大事。
平時閱報甚勤的湛伯,會將重點新聞打印成冊。他說,香港是他們這代人的生命,雖然家人靠財產絕對能安穩生活,但對某些政府政策仍不吐不快。早年腿腳好的時候,他還會參加七一遊行。當中他對聯繫匯率最為不滿。湛伯說,近年港元因聯繫匯率和通脹不斷貶值,「令到大家10蚊不見咗5蚊,我很不開心」。他曾致函曾俊華,但獲回覆稱聯匯制度行之有效,毋須改動。
他又感慨,政府任由發展商坐大,小商販無立足之地,年輕人想創業連舖仔都租不起,市民被迫幫襯壟斷的大集團。看到大學生無力上樓,他說令人痛心,「雖然我兩個仔都有層樓,但不是說自己有層樓,社會的事就不關我事」。
痛心大學生無力上樓
對於自己的致富經驗,湛伯自言最重要是自食其力,回想早年住籠屋,數十人擠一間小小的房,三格碌架牀,每格住幾個人,環境十分惡劣。「那時候,我捧着兩個紙皮箱裝貨到街上賣,一分一毫積累,都是自己親力親為賺取的」。創業的艱難,令他在日常細節中都顯露出節儉的性格,在酒店訪問期間,他全程只喝開水,不叫飲料,不佔記者的便宜。
家住太子的黃婆婆則更深居簡出,記者見她屋內的椅子上鋪一塊紅布,紅布下放數疊上市公司寄給小股東的資料。她將文件疊在一起,紅布一蓋,就充當座墊。
來源:明報網站